学校首页

校友吕宇强:《忆我的扶贫岁月》

2021年03月31日 08:38  点击:[]


编者按: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脱贫攻坚战中,也活跃着安工校友的身影。今天我们介绍的是吕宇强同学,他2016年毕业于原文法学院(现文化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通过“三支一扶”考试,在家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校时,他喜欢写作,妥妥的一名文艺青年,多年的一线扶贫工作,使他变成了一名基层“老干部”。脱贫攻坚完美收官,乡村振兴大幕开启。喘息稍定之时,吕宇强同学回忆起了他脱贫攻坚战的峥嵘岁月,写下了《忆我的扶贫岁月》一文,刊登在中共临潭县委组织部公众号上。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此文感受一下我校校友投身脱贫攻坚、矢志报国的情怀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艰辛。

大学期间的吕宇强


忆我的扶贫岁月


吕宇强


时光未曾亏欠勤劳,而勤劳的人们亦未曾辜负时光。2016年,一个普通而又平淡的年份,随着炎热夏日的到来,我的学生时代结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回到了我的故乡,回归了这片生我养我的高原,参加“三支一扶”考试,有幸成为一名基层扶贫工作者。

 

 

记得第一次参加镇上会议时,领导们眼里的关怀与期望,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我们,就如同刚刚撤乡改镇不久的王旗,一切都刚刚开始,充满希望。

正当脱贫攻坚全面铺开之时,我成为了一名包村干部,跟着前辈们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我当时所在的王旗镇,贫困发生率高达近40%,是全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繁重的脱贫任务如一座大山横亘在面前。书记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战斗,我们必须要拿出愚公移山的精神,将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山给解决掉。

 

 

20173月份,由于人员紧缺,我从非贫困村调整到了草场门村这个国家级的贫困村,挑起了这个村97户贫困户的脱贫重任。

到村后,我便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入户调查,中午饿了就吃泡面,半夜迟了就骑着村支书的摩托车回单位,经过日夜的摸爬滚打,终于摸清了全村五个组182户群众的家庭情况,也认识了村里的贫困户和致贫原因。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我们开始了刮骨疗毒般的整改工作,首先将村里低保工作进行了推倒重来,按照民政厅“应保尽保”的要求,将当时90245人的低保名额全部收回,然后召开多次全体村民大会,以民主评议的方式来评选出最合适的低保享受对象。结果出来后,看着还有个别老弱病残家庭没有列入名单,心里始终不是滋味,思虑再三后,我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多次召开了由包村工作组、村“两委”组成的讨论会,决定拿出一部分名额将村民大会未选出的老弱病残对象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最终结果公示后,群众反映特别强烈,导致后来我在村委会迎来了一个月的群众上访。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听着来访群众的家长里短,听着村干部对每个人的介绍,渐渐的又对村里的情况加深了印象,在我们耐心的解释和举例对比下,没有享受到低保的群众也慢慢的理解了我们。

 

解决了低保的问题,接下来我们面临的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的问题。按照当时省上下发的动态调整的文件精神,要将存在“七不准”情形的贫困户,全部剔除出建档立卡范围,同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人均收入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识别纳入进来。这对于刚刚做完低保调整的我们,又将是一件难事。经过详细的摸底调查和取证,我们排查出了10户建档立卡户存在“七不准”情形。面对既得的利益,需要剔除的10户群众想不通,反应特别强烈,有个别群众言辞偏激,甚至已经到了对我们进行人身攻击的地步。那段时间的我,因为压力过大,曾连续一两周晚上失眠。后来,在离退休村干部的帮助下,我们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入户解释劝说。最终,剔除的10户群众理解了国家的政策,也理解了我们的难处,配合我们提供相应的佐证材料,让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动态调整。通过以上两件事情的经历,我成长了不少,也成熟了不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贫困户吴满兴家墙上的励志对联

 

吴满兴新家动工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有多少真情”,作为一线扶贫干部,熟知所包村的每一户群众的情况,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在进村入户的过程中,我遇见了令我终生难忘的一户贫困户。他叫吴满兴,家中四口人,妻子残疾、母亲高龄且行动不便,孩子正在上高中,当我第一次走进他家时,我震撼于他家的简陋破旧、更震撼于他那不屈于贫穷的意志,那种来自灵魂的冲击,至今想起来我仍旧有热泪盈眶的感觉。那是五间破败得不像样子的土坯房,用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积起来的不平整的台阶,走上高低不平的台阶,进入房间,引入眼帘的是坑坑洼洼的地面和空荡荡的房间,房间里仅有一张破旧的自制简易木桌,被烟熏的发黑的土墙上有吴满兴写给儿子的一幅励志对联:劳动创造财富,读书改变命运。在对联的中间还有四句话: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回首方悔读书迟。吴满兴是个上过初中的中年大叔,当我问起他写的这几句话时,他眼神坚定的告诉我说:这世上哪儿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人生最差不过一无所有,只要脊梁不屈、奋斗不止,终能顶天立地。听着他的话,我一时泪如泉涌,这将是我受用终生的一句座右铭。

 

 

后来,在帮扶单位省交通厅、省公交建集团的倾力帮扶下和我们的积极争取下,筹措了6万元,将他家从高高的山梁上搬到了自然村群居处,盖上了新房、装上了玻璃暖廊。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有幸以基层扶贫业务骨干的身份被州、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多次抽调参加交叉督查工作,在这几次的外出督查交流学习中,我看到了我们美丽的甘南所发生的一幕幕翻天覆地的变化……

 

 

辽阔的玛曲草原,没有了往日的闭塞与落后,牧民新村一排排整齐干净的新房体现着脱贫攻坚和全域无垃圾政策带来的巨大改变。

 

 

绿意盎然的藏乡江南,奔流不息的白龙江,诉说着舟曲儿女走出苦难,迎来新生活的欢快,从岭藏鸡点缀着舟曲的十万大山。

 

 

五彩缤纷的洮河沿岸,各有特色的农家小院,是全州“一十百千万”工程最好的体现,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藏王故里品着美食夸赞着美丽的甘南。有幸生在伟大的时代,亲历这划时代的脱贫攻坚,看着我所热爱的甘南,抛却了昔日的贫穷苦难,迎来了光辉灿烂的明天。

 


 


 

 


稿件来源:中共临潭县委组织部  
 
编       辑:赵昆鹏
审       核:杨   辉


上一条:“记忆中的安工征文”征文之四:忆安工 下一条:“记忆中的安工”征文之三:《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