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下的上海,街道空无一人
一场猝不及防的“倒春寒”,给上海按下了暂停键。疫情之下,有众多勇往直前的“追光人”,化身一个个坚守的身影,奔赴在这场“上海战役”的前线。我们在上海,我们有最可爱可敬的校友。
那些生活在疫情“重灾区”的校友们
三月以来,上海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报告的阳性感染者从几千升至几万。作为本次疫情的“重灾区”,浦东新区北蔡镇一跃成为了大众焦点。计科学院小张就住在这里,大起大落的生活,让他一时间乱了头绪。3月16日开始,他所在的小区实施封控,不间断地有阳性出现,因为是合租房,一批物资平分到每户也是微乎其微,电商平台很难买到菜,平时大多需要靠参与小区团购,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核酸检测
政府发放的物资
同样住在北蔡镇的还有广编专业的小宋,在这足不出户的一个多月里,她和邻居之间却上演了一出“暖心互助”。平时很少做饭的她,家中的厨具少得可怜,隔壁的姐姐看到后,主动提出两家人一起吃饭的想法。
“政府发放过七次物资,包括蔬菜、消毒用品、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福建沙县永辉超市也支援过我们,再加上邻居的帮助,自己的生活还足以持续!疫情隔不开邻里情,这是让我觉得最温馨的!”
政府发放的物资
在浦东新区,更有甚者直接吃住在公司,08级化工学院的夏文超就是从3月14日开始,主动坚守工作岗位的一员,120余人都在办公室睡行军床,7x24小时准时在线,随时响应保障生产。
坚守岗位的夏文超
日行一万步,是志愿者也是小区红人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作为中国联通北区分公司的一名党员,2013级艺术学院的于维强自3月中旬以来,就已经在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益晖新苑参加了将近20次志愿活动,他的事迹还登上了杨浦区的政府官微。因为小区志愿者人手紧张,他基本都在连轴转。
协助核酸筛查、帮助居委发放物资、发放抗原检测试纸、楼道内消毒、帮助居民买药、对困难群体提供及时帮助、引导居民配合防疫要求……细致耐心的志愿服务,让他成了小区红人,也成为了沟通居民之间的一座桥梁。除了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他还会及时关注小区微信群,及时做好舆情工作,只求以心换心得到居民们的理解。
化身“大白”开展志愿服务
“哎,你是小于吧,你辛苦了!”
“你是于同志吧,谢谢你,我是xx室的!”
每次在岗时,小区居民都能认出防护服里的他。由于志愿工作忙,他往往没有时间自己做饭,却经常收到邻居们的爱心投喂:“小于,我家的晚饭今天给你打包一份!”“小于,我家里还有一包卷面,一会带给你!”有时候,居民还会递给他巧克力和水果,“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出现,这个给你吃,你辛苦啦!”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于维强说,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那种成就感让我觉得这份工作十分值得。
是志愿者也是小区红人
真实演绎“我的团长我的团”
很多人说,如果不是生活在现在的上海,很难想象“团长”居然成了最受欢迎的人。最近,上海正在上演一部大型纪录片《2022版我的团长我的团》。疫情前他们是各行各业的打工人,疫情后,他们成了蔬菜团长、牛奶团长、水果团长、面点团长……就这样,带领整个小区居民们“冲锋陷阵”。
在这种形势下,文法学院2012级张旭超便光荣地当上了团长,组织居民在微信群里接龙、制作表格统计购买情况,随后将表格发给另一个团长,由他对接供货商。当供货商将货物运送至小区门口时,张旭超就要立刻下楼按照名单进行物品分拣。
然而,很多时候,团长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但凡出点纰漏,还可能受到批评和质疑,尽管如此,张旭超仍然时刻在线,和邻居们守望相助,一丝不苟地做着“义务劳动”,甚至在做团长的基础上,他还做了“大白”。但就在穿上防护服挨家挨户发放抗原检测盒时,他遇到了困难。面对一户聋哑夫妇,他看不懂手语,又没有带手机。正巧看到夫妻俩家门旁边的架子上有个本子,他急中生智便在本子上将操作方法写给了他们。连续几个小时的工作,在消杀完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他已经全身湿透了。
志愿者张旭超
作者手记
魏静同学
作为一名记者,我也曾是防疫志愿者的一员。我所在的闵行区,也是此次疫情的“重灾区”之一,小区从3月8日封控至今。然而,就在上海被按下暂停键的日子里,安工上海校友群的消息却一直响个不停,大家互相鼓励,分享生活,我也是从群内得知,有不少校友在这场“战役”中都跨前一步默默奉献,我想,我一定要记录下这些追着光奔跑的人们。
3月15日当天,校友办杨辉老师通过微信联系我说,要多注重防护,若有需要母校帮助的,可给我们来电。在此,一并感谢母校的挂念,同时,也祝所有在上海的校友一切顺利!
供稿:魏静(2013级播音与主持艺术,微博@一个有点理想的学姐)
编辑:赵昆鹏
审核:杨 辉